27.76米
住宅楼10楼的高度
成年人爬上10楼需要7分钟
一眼泉爬上10楼,需要30年
27.76米
住宅楼10楼的高度
成年人爬上10楼需要7分钟
一眼泉爬上10楼,需要30年
1994年4月30日
被称为晋阳第一泉的
晋祠难老泉彻底断流
30年后,泉水复涌
再现“晋祠流水如碧玉”
山西是全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
以占全国0.4%的水资源量
养育了占全国2.5%的人口
TAIYUAN
水资源“先天不足”的太原市
人均用水资源量约为全国的1/16
约为全省
1/3
约为全国
1/16
受地下水严重超采
周边地区煤炭过度开采等因素影响
晋祠泉水量逐年衰减
20世纪70年代起
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尽管采取了治理保护措施
仍未能遏制泉水断流的趋势
20世纪60年代起,工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对岩溶地下水的开采急剧增加,泉水流量逐年衰减
20世纪80年代,太原西山煤田大规模开发。高峰时期煤矿数量达到275个。采矿排水超3300万立方米/年,相当于2个西湖的容量
没了泉水的晋祠,如同人没了神气
为了让干枯的晋泉重焕生机
一场持续30年的长跑
拉开了序幕
如果我们观察40年的水位变化
会发现是一条非常明显的V形折线
1990年代起水位下降迅速
2008年出现拐点
难老泉水位降至泉口以下27.76米
随后开始止降返升
水资源利用率有多高
城市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
如何让珍贵的水资源得以合理高效利用
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地下水生态系统
就像一座构造复杂的“地下城堡”
那么晋泉自然复流的“治水密码”是什么?
没有参照系统,没有套路可循
2023年5月14日,0.016米
30年来,晋祠泉水位首次高于泉口
汩汩奔涌的泉水标志着复流工作取得了
阶段性成果
从春秋时期的智伯渠开始,晋水
就发挥着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作用
晋祠灌区
是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泉水自流灌区
新中国成立后,晋祠灌区兴修水利
面积扩大到2800公顷
相当于解放前的9倍
因为晋水的滋润
晋祠被称为“北方小江南”
晋祠泉的复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华北地区生态改善的标志性工程,这不仅仅意味着太原市生态环境发生蝶变、山西省岩溶大泉保护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更象征着华北地区生态的持续改善。
水位线是诚实的生态记录者
看的见的
是断流30年的枯泉复涌
看不见的
是城市水安全保障的提升
这是一代接着一代干
咬定目标不放松
敢闯敢干加实干的30年
这是保持定力和信心
坚持自然复流
科学施策创新发力的30年
山西将持续推进“晋泉十条”复流措施
力争2025晋祠泉实现稳定复流
同时将坚持“一泉一策”
为全省19处岩溶大泉
量身定制生态修复实施方案